读《最好的告别》后感
如果要在书群里评一位标杆级的主持人,那我必选 Maggie 无疑。她的主持细致而高效。月初有预告,月中天天推,月末有总结。因此她主持的每月,都是我们最受益的一个月。她推荐的书也更是本本经典。本月总结新鲜出炉!
01
—
M
这本书写的不错,作者虽然是医生,但是写作水准很高,没有什么废话,故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除了一些专业的治疗药品的名称外,很少看到其他的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
读这本书除了和大家分享的那些内容之外,对于我来讲有两个最大的启示。启示一,我好像了解了一些老年人的心理,感觉和他们的距离更接近了。原来老年人在这场“衰老”战役中,不但逐渐各种身体不适,身体疼痛,同时还失去对自我生活的主导权这一“地位丧失”。士可杀不可辱,老年人为了尊严,还是尽量喜欢住在自己的家里,因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有时候子女以他们的标准为父母安排,还自鸣得意,还要警醒这种行为啊。
启示二就是医生不是万能的,医学也不能可以解决所有的毛病。生病了,去找医生看看,自己的身体自己也要有所理解,如果医生说的不太对,换一个两个多咨询一下。也不能片面地说澳洲的医生没有经验,而中国的医生都是妙手神医。就连作者阿图,父母连带他三个人都是医生,在这场癌症之旅中也遇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医生,这还是波士顿,简直就是世界上医疗最先进的地区了。对医生不要过多要求,平常心对待。如果医学解决不了身体的小恙,那就只能尽量放好心态,顺应自然了,病人的身体机能还有求生欲望说不定能创造奇迹,但生命曲线总是要从开头走向结尾,怎么样过好不生病不疼的每一天,还有生病了忍受疼痛的每一天,都是我们个人的选择,要对自己负责任。
一场绝症之战,病人,家属,医生,在这个局里相互占据着大量的时间,影响着彼此的心灵。如果大家能够坦诚相待,不留私心,那这个人与人相互接触的过程就应该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
02
—
Y
生死的事,就算读了听了,也没有直接生活中的一手感悟来的深刻。太太往生之后,还有在为老人送饭(Meals on wheels公益组织)的过程,一年中总有遇到几个老人家前往生命的终点的事,因为这段感同身受的经历,使我开始认真思考日渐衰老这个现实。现在尽量规划好一个有规律的生活,吃有营养的食物,有调节的吃药,做义工,参加社会活动。还有听经念佛修养心性。期待自己在身心两方面的精进能够减少老病死来临时候的痛苦。
这个月读书会读的这本书启示了西医对于病人心理方面关注不够的缺失。西方医学作为西方科学的一部分,沿袭数百年来将精神与物质分开看待,精神与物质对立不相关的角度来研究分析如何治病,因此着重与物质世界的连接。个人的看法是不免把人当作一个物质机械一样的事物来对待处理。人体生病就像修理汽车,只不过人体这个机器比较精密,只要车修理到能继续行动了就可以宣告“病治好”了,对于病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关注甚少。
书中讲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养老院里引进了4只小狗2只小猫和100只小鸟,带来了勃勃生机。每一只小鸟都被老人认养,这种认养活动及猫狗的陪伴为老人的生活带来意义。一年之后,病人的止痛药需求大幅下降,平常不高兴的会笑了,卧床不起的都会起来走路了。这正说明了精神心理需求方面的满足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这些小动物为老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积极正面的效果不是吃药开刀可以替代的。所以如果医生能够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因人而异,采取保守治疗,姑息疗法这些医学的新方向,是一种对人文关怀的进步。
书中提到老人院(NURSING HOME)对于照顾老人的指导方针是健康和安全,其实这是老人的子女或家属的需求。就健康方面来说,这种指导方针只顾虑到老人家身体生理方面的健康,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老人家本身精神以及心理方面的感受及需求。我在澳洲的电视节目里看到过一个邀请六七岁左右的小朋友与老人院的老人家作伴的计划,也是非常成功。也听说过在美国有聪明的犹太人办养老院,楼下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小朋友下课后就去楼上找爷爷奶奶,给老人家们带来了好多生活或乐趣,这些都是促进老人身心健康的好办法。
我曾经有抑郁和焦虑的病症,在这里看医生,第一个医生听了病状只是埋头直接开药,像操作机器一样,以为一切问题都是生理问题可以用药物解决。结果病情加重。于是GP又给我推荐了另外一位精神科医生。这位黄医生以咨询为主,药物为辅助。他听说我之前的医生只用药物的是偶非常震惊。我和他见面了很久,他听我叙说并向我提出建议。有一天我不自觉地讲到了陈年旧事,心头仿佛突然一松,如释重负一般的舒服。他说,我等你说出这些事情(心结)已经等了好几年了。他当下就把我的药物用量减半。西方精神医学在这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好的现象,希望心理医生(精神科医生,PSYCHIATRIST)能够更多地重视咨询来帮助病人,这应该是西方医学努力的方向吧。
03
—
Z
听这本书的同时,我和家人们也在饭后闲暇看一部跟医学有关的剧,THE GOOD DOCTOR。剧里也有一些病人身患绝症的故事,我和孩子们,老公也会跟着剧情来讨论,是不是应该治疗,什么才是最好的选择等等。我觉得这些日常和孩子们的讨论很有益有趣,我们会互相了解彼此,因为就算是一家人,每个人的着重点还是不一样的。这本书里对于老人的生活方式,让我思考父母的养老问题。母亲很喜欢澳洲,愿意和我们一起留在这里。可父亲还是传统的思维,他希望叶落归根,在中国养老。可又舍不得和孩子们的天伦之乐。我最近在想,对于“孝顺”父母,小辈儿们要多去“顺”,尊重父母的选择,和他们多沟通。
刚才杨老师说到了治病如修车,还提到了心理医学方面。我在想如果没有宗教信仰,退休之后没有了事业的冲劲和要求,我们要有什么信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可以量化吗?有没有实用的手册可以遵循和操作,传统的医学太有限了。
04
—
S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一在身体、二在心理精神,三在社会交往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
我之前看过一些慢性疼痛的病例,其实都和病人的心理状态,他的家庭生活状态息息相关。软组织损伤,造成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损伤之后,部分修复后的血管仍然没有恢复正常功能,在血管内滞留瘀血,影响周边组织的新陈代谢,带来神经性疼痛,或者频发植物神经性紧张,甚至想象出来的疼痛,发生在身体各个不同部位的疼痛,对老年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要依靠止痛剂止痛药才能正常生活。
看医生也要有医缘,老人之前说看中医之后,吃他三副药,感觉好不好,就知道诊断方向对不对,医生是否可以信任,与其说是在治病,不如说是在治人,医生首先必须尊重人、关心人。望闻问切,耐心细致,看似是在看病,实为医生和病人相互交流。这才是好的医生啊。
从生存走向死亡,人的一生,到底是有什么意义呢?请问各位。
04
—
V
去年4月30日,母亲离开了我,整整一年了,那种失去至亲的心痛,难以用言语形容。
我在梦中哭泣又醒来好多次,多希望母亲她还在,昨天后院开的花正好是母亲最爱的石竹,睹物思人,我终于可以稍微平静点来面对这个事实了。
母亲得的癌症,肺部转移到脑部。我们对此毫无经验,尽管治好的希望渺茫,哥哥姐姐和我还是不想放弃她生存的希望,选择了手术和癌症靶向药。可是后来看到她在药物作用下越来越虚弱,我们于心不忍,全家人商量了之后,还是停止了药物。我们与母亲,从没有彻底说透癌症这件事,我不知道我们的选择是不是最正确的,但是母亲那求生的欲望,让我们不能对她轻易放弃。所有的决定都是家人一起做出的,希望是对母亲最好的选择,也没有什么遗憾。
经历过了母亲的离去,我们这个年纪,也开始考虑自己的事了。既然每个生命最终都要走向死亡,那我希望是有自主意识的,尽量少苦痛的,当我想清楚之后,我愿意把我的意愿清晰无误地表达出来,在事先就冷静地告诉给我的家人,不至于到真是生病的时候,全家慌乱失措,不敢去碰触这个话题。这件事对于我们是一个很痛苦的学习过程,我希望做到自主,可控,少痛苦。
04
—
L
不同的书友看这书,想到的是不同的人。对于我来讲,上一辈都离开了,我所想到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了。
提到死亡,为什么都要惧怕呢?其实死亡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就像学业结束,终于可以毕业了,毕业典礼上我们不是应该庆祝和快乐吗?最大的敌人不是死亡,而是对死亡的恐惧。因为不了解,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对死亡有非常大不同的解读,所以我们对死后的世界一无所知,是无知带来了恐惧。
如果从生物科学的角度来看,生命就是基因为了永续留存,不停地复制和繁衍。目前的科学我们还没有参透,所以人会衰老会消亡,可说不定哪一天当科学技术以指数级别发展,我们掌握了防止细胞受损的秘密,人类就会实现长生不老。到了那个时候,曾经的痛苦变得难以理解。就好像你和现代人说饥饿的痛苦,他们没有那种体验所以很难理解,可当初有多少人是活活饿死的。
回顾一下历史,农民起义是因为饥饿,那个时代人类多天灾多战争,因为不反抗就没有生存的机会。后来人类生存的环境越来越好,吃喝不愁,甚至发明了空调,冰箱,汽车火车飞机,克服了更多地理物理的限制,生存基础越来越稳固,生命越来越长久,我们会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人的生命是什么?生命的载体是身体?是记忆?还是情感?人的身体失去后就是不存在了吗?存在是什么?人类存在的价值是为了在地球上主宰其他的低等生物吗?可是茫茫太空肯定还有比我们更高级的其他智慧生物,那我们在他们来看,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吗?
我们目前这个时代对于肉体的痛苦避免,也许到了未来时代,在科技发展下,也不会被未来人来理解。人类的发展越来越从自身肉体世界脱离,而追求灵的世界。如果每个人以自身心灵出发,不受物质世界的约束,不受政治体系宗教教派的影响,真正发挥自我最大的潜能,那应该是最美好的方向。所以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就算我等不到那个时代,未来的人类终会等到,我大胆预测一下估计三十年之后吧,人口质量优化,人类能够通过计算测量和计划,达到和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最契合的模型。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是一种无关于我自身的自信和喜悦。
(未来,人可以通过一扇门进入天堂)
推荐阅读: